看了劉克襄先生寫的"11元的鐵道旅行"一書,總在心中蠢蠢欲動,想把書中提及或是附近的景點都去走一走,無奈這次莫拉克颱風造成的風災及水災影響太慘重,山區許多村落音訊全無,生死未卜,救災及愛心募款或動員的活動也沒停歇過,走到那兒似乎都會感染到這樣的氛圍~
想想自己現在略漸蹣憨的體態,又不事生產地在家陪小孩,唯一能做的: 好像只能在心中默默期望這樣的浩劫趕緊結束,讓眾人日子回歸平常~
說到平常,炎炎夏日,就屬海邊最夠滋味! 要有炎熱烈日當頭照,還有鹹鹹海風陣陣吹來,沙與浪的對話,好像才能找回年輕的暑假感~
可是,現在我已沒有同學(年輕時的)了,只有身旁一位將近五歲的小傢伙,雖然也是動力十足,但........卻足以讓我提起勁與鼓足勇氣~來海邊, 走一趟屬於親子,沒啥目的的流浪!
我們從沙鹿火車站坐上下午一點多的區間車,順著海線的延線的大小站:清水,台中港,大甲,日南,苑裡,通霄,新埔,終於到達白沙屯,也是我們今天流浪的地區!
選擇這兒,是因為它是個遺世獨立的海濱~
就在平常天(週四),只有我們一對母子與另一位皮膚黝黑,急忙趕路的中年男子,在此站下車,所以在搖晃了五十鐘的冰涼後,又重回夏日"溫暖"的懷抱,我們在站內似乎還有點兒無所恃從,該往那兒開始呢?
站長似乎已經知道先前來電詢問的人就是我,所以告知我們可以沿著月台天橋向後走到田埂,
穿越後經過幾戶民宅,就可以"到海邊"了!
嗯~不過,以地形觀察,他說的"到海邊"跟我說的到可以玩海及沙灘的地方是同一個嗎?
沿著水泥路,路上差一點踩到一片枯葉~~~是像枯葉一般的螳螂!
正在水泥路中央,不知是做日光浴還是等待獵物?
走入附近的居民聚集聊天的宅弄內,他們好心地解說"若要看"肉粽",就直直往前,走入巷子後,就看以看到啦!"
"可是,我不是要來看"肉粽"的耶!我們是來有沙灘與碰的到海水的地方....."
"你們來的不對時啦!現在在漲潮,沙灘都被淹沒啦~"
好吧!可是, 已經來了,還是去看一看吧~
於是我們就走向我自認為"不對"的方向去看當地居民口中的消波塊,反正好心人士們都已這麼說了......
哇~ 幾個彎路之後,果然看到像是MV場景的畫面,高高的防波提上擺著雙人有靠背的木椅,真是好一幅風景,只是現在下午還不到三點,太陽的炙熱讓我有點兒無福消受,可是,既來之,則安之!
我們就沿著防波堤看海浪與"肉粽",
這弧線的防波堤上沿路都有坐椅,下方有單車路線指標,走累了,就休息一下~ 座椅的方向就正向著西邊的海洋,可以讓人看著夕陽沉入海中,但此時卻無法直視!
也許,是因為太陽與溫度的關係,讓這段路顯得無止盡的長,沿途看到兩座木造涼亭,有一個涼亭中坐著一位老爺爺和三位騎機車來的年輕人,我們頂著海市蜃樓的期待,遠遠看著涼亭上的看板"~~冰",就像飛蛾撲火地奔向前去,原來那只是告知媽祖廟前有賣冰,可是,當人一進入這木造涼亭中,暑氣已消一半去,根本不想馬上再離開此處去尋那如水中月的冰店了~
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問了留在其中納涼的老爺爺,老爺爺癟癟的嘴已說明他的高齡,今年85歲,最小的孩子已55歲,光孫子就三十多人,曾孫也好多個,所以我們這位五歲的小娃兒,可不能只叫人家爺爺,要叫"阿祖"囉~
老爺爺捕魚五十年,但已經退休二十多年,現在就只有一位外勞陪伴他身邊,就在澷談中得知與印證現在的漁獲比以前少多了(好像全世界皆然!)~
他說我們若要玩沙,就從涼亭旁邊下去就是了,但因為上一回開車來時,我記得戲水玩沙的地方是在風力發電的大轉扇前,所以懷著疑惑就這樣走向沙灘,原來這兒就是連結上一回去玩沙的海濱,也就是當地人撿拾許多漂流木作成的小樂園,一路擺在難看的消波塊前面,讓海水與溪水沖帶下來的朽木,更為和諧的裝飾著這裡的海岸~
孩子只要來到自然的地方,就不用擔心有沒有玩具的問題,只有怎麼樣才能讓他想回家才是商腦筋的事!
舉凡"挖沙,撿貝殼或攤上的任何天然或人為的"寶貝",逐浪.....",我們遠從台中市區帶來的挖沙耙子與水桶,根本完全用不上!
當然,我也尋覓一處庇蔭處,在消波塊與矗立的漂流木中間,找到屬於海灘中,不用費力就得到的陰涼,拿起背包中的書,看他到地老天荒吧~
就這樣在沙灘中待了快兩小時,只見一位媽媽抱著孩子站在消波塊上眺望一陣子及一位當地拄著柺杖的老翁在海濱遊走,似乎在看看今天有什麼新鮮物~~除此之外,就只有我們母子兩人獨自享受這彎彎的海濱.....
直到消化完畢的胃再度呼喚我起身,我們沿著村裡的小路,走到老爺爺說的媽祖廟前,去買一杯兒子肖想已久的芒果冰沙(事後他說那是今天吃到最好吃的食物!),順便再問問當地村民怎麼走回我們下車的"後車站",賣冰的跟我們外地人報了走到前站的方式,附近的婦人又好心地跟我們說了更近的走到後站的方式,更可愛的是一位騎腳踏車的戴帽男子,在我們已走入村中小路時,還問我們知不知道火車時刻及該怎麼走,本來還存著一點點戒心回答我知道怎麼走回去,也不在意火車的時刻,因為好像每小時都有一班火車啊~
結果,沒過多久,他又騎腳踏車趕來,好心的給我一張他自製的地圖及最新的火車時刻表,真誠的還補述自己地圖哪些地方不是畫的很好,有些許誤差,但是足夠給來當地的遊人一些參考了!
旅途中的意外總是這樣,在不經意時邂逅了人的溫暖;在快絕望時,又看到一絲生機......
下面連續三圖中,可以看到愈來愈明顯通往後車站的綠色天橋嗎?
一路慢慢走了不知多久,終於看到白沙屯車站了!下圖是從天橋上看的景象,回首來時路~
回程的我們,已對這塊小又淳樸可愛的村子,有著漸漸熟稔的感覺,雖然徒步來回在列日下走這一段路,真有點體力快耗盡的感覺,可是感念當地人的溫度,就會讓疲憊變的輕鬆一些~
坐在涼快的區間車廂裡,很快就抵達我們的晚餐"食所"~~大甲! 在劉克襄先生於書中說"從竹南到彰化間的海線,車站附屬的城鎮大多荒蕪,寂寥,大甲是較熱鬧的一座.........在旅行了近臨幾座冷清的車站後,這種熱鬧愈加有種溫煦."
自己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來這兒,也並非為著鼎鼎有名的鎮瀾宮,只是想回歸有人群味道,有熟悉又喜愛的芋頭味的大甲!
但想吃的店家,剛好都沒看到營業,就僅當成是填飽肚子與一種懷舊市區的短暫巡禮吧!
因為一本書,開啟了這樣以火車及雙腳的流浪之旅,並且還帶著一個年近五歲的孩子,期待以更環保及另一種視野的旅遊方式,來看看我們腳力所及的地方,這真是一種新的嘗試,把這樣的新體驗再次分享給螢幕前的您,只是,這一趟海邊的流浪,如果要更"舒服"一點,可以選擇自己背摺疊腳踏車或是冬天來玩,就能更"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