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的解說暫告一段落,我們要步行到對面的山頭,看到那冒煙的地方嗎?這邊的人都說那邊好,我們要去冒煙的下方,一位藝術家的家與工作坊~
Bunon繼續用鳳尾蕨教錦霏(大陸交換學生)怎麼向後摺葉子,再算出與自己有關的有情人數^^
終於我們走到吊橋了,但一次只能五人通行~至於題字(梅園)卻跟當地景物一點都不相關,怪~
等前一對(司機振宇和若翰)走過一半的橋,我就牽著翰翰上橋吧!
大約60公分寬的橋,但是過河的長度卻超過我們的想像,從橋上看濁水溪上游,目前是枯水期,如果水量多一點時,對岸的居民就會被迫遷離,因為這是目前最近的連外橋!
終於到達了,愛哭害怕的小孩這回都沒丟臉喔^^
你在說我們嗎?嘻嘻~這是藝術家的雕刻:歡迎光臨!裡面請~~~
全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卻簡樸可愛~
你要先看魚還是賞鳥呢?
在他的土地範圍內還有一片鯝魚池及生態池
這片仙人掌倚水而生,卻長的很好!還結果了~
這是布農族女性用的避邪草,香氣迷人!可惜不知漢名為何?!
好吃的山琵琶,還沒結果呢!已經引來一堆螞蟻覬覦在葉片上了~
這是什麼?就是有妙用又好香的香椿葉啊!
豬年行大運下的木雕,可是翰翰跑來湊熱鬧>_<"
屋內有好多作品喔!大多是生活與信仰的呈現~可是藝術家等我們很久,先出門去工作了!
山路走累了,來喝山泉水吧!司機振宇已經拿一瓢水在等我喝了^^
然後繼續往山上走,這一段陡坡的石縫中,可見大小不同的螃蟹喔!可惜來不及照....
向前走在已經被"前人"(走在前面的人)開出來的小徑,但若沒他們帶路,我們肯定會迷失在此!
嘿~後面的快跟上來喔!
終於到若涵家了,我們還要繼續"探險"喔!這是若涵爸媽從溪裡撿回來的檀香,若Bunon沒剖開給我看,外觀真像不起眼的朽木,但好香喔!
這是二葉松
余媽媽開始為我們採回來的桂竹筍去殼,我們沒拿刀,但也如法炮製
這是大家齊心合力的結果,最後可拿來煮湯吃!
等待煮菜與烤魚烤肉的時間,我們來玩吧!背小孩^^18.5公斤耶!只能背一下子~~~
小孩玩樂就不只一下子了,雖然日正當中~~~還好有余媽媽的愛心草茶
漂亮美艷卻性味苦澀的山櫻桃
我們的午餐在振宇(負責主烤)及余媽媽和其親戚的合作下,終於好了~很棒的風味餐啊!龍鬚菜,山茼蒿炒小魚乾及美味四季豆,烤玉米還有桂竹筍排骨湯及我不敢吃的葷食(烤山豬肉及當地的池魚)
吃完飯,從余家大門向左前方看出去
再向右方眺望,難怪對岸的人說這邊好!可以看到的景色真好~余媽媽還拿出她用冰糖釀的落神花與梅子,喔~真是一口接一口,讚不絕口!再請余爸爸幫我取一枝竹子回來,我想取兩節當瑜珈按摩用的竹筒~真感謝!
這兩天一夜的生活,到最後一站:若涵家,真是舒服的不想回城市裡了!我們拖了一兩個小時才依依不捨離開,如果說住在城裡的人有快速的資訊及方便的生活機能,那山裡的原住民朋友則擁有大自然與健康的身心,如何讓當地住戶擁有更便捷的生活又能兼顧自然生態,的確是目前最兩難的狀況~
有能力的人將自己能謀生的技術才藝在外面世界大放光彩,沒辦法卻有土地的人將自己的一生貢獻在家鄉,如果遠距教學及網路能更通達到此地,相信對現況應更有改善!
只是山中無歲月,若沒有凡俗的擾民(要勞健保,要申報財產...等)天天都過的簡單樸實的原住民朋友是不需要政府的,在城市過久的人們一定也很期望自己能有這樣自給自足(自己耕種自己飼養)的時候,如果你也想了解並體驗這般淳樸自在的生活,就一起來參加"在地遊學體驗原住民生活"的活動吧!(由http://atipc.homelinux.org台灣原住民學院促進會主辦)謝謝你們,各位好夥伴^^下回再見!!